核武器国家正在推进核力量现代化进程,据报道,许多国家正在扩大其核武库规模。随着新型技术的融合应用,核武器运行体系 (nuclear operations)——即国家“规划、监管与控制其核力量”的运作机制——也越来越复杂。这些技术可支持核克制(nuclear restraint),例如使决策者在危机中拥有获取多源数据的现成渠道。决策者与军事指挥官在压力下,可能会基于模糊而匮乏的情报,做出使态势升级、甚至发射核武器的决定,而事后这些情报可能被证明有误 ——技术变革有助于降低这种危险。 然而,新技术同样可能催生核误判的风险。高质量传感器数据及其他信息的快速涌入,加之核指令传输至军事指挥官的潜在速度提升, 或将压缩决策者考虑其他非核方案的时间窗口。支持核决策的现代情报、数据处理和通信系统性能强、速度快,可能会促使决策者相信,他们已拥有行动所需的充足信息,因此必须迅速采取行动,以免丧失这些系统设计之初力图打造的时间优势。这样就会加剧核武器误用的危险。
新型核运行技术同样可能因非刻意技术故障,或者内部和外部恶意行为者入侵并操纵指控系统,而导致意外使用风险上升。这些发展态势愈发表明,各国必须加强国家层面的努力,以“降低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消除因事故、误判、虚警、恐怖主义或蓄意行为而导致核武器使用的风险”。
在支撑美国核力量的基础架构中,武器技术、人员安全措施、条令、行动筹划、通信系统、机构效用及其他要素的各个环节都会接受定期内部审查。但其中有一项重要机制——尽管多年来一直很少使用 ——即另行开展的核故障安全审查。这类审查的核心目标在于评估并完善核运行系统的安全保障机制,以防范“因事故、误判、虚警、恐怖主义或丧失理智领导人的蓄意行为而导致的核武器使用”。此类审查程序能够对核力量基础架构进行广度和深度兼备的严格安全分析,这是对基础构架各要素进行间歇性内部审查所无法做到的。独立专家(例如退休的资深核事务官员与国防官员)的参与,能够为国家核力量所面临的挑战带来全新视角——这是那些忙于日常部队管理的现役官员所难以提供的。此外,由于这类审查是在国家高层领导人的授权下实施的,审查工作及其结论的政治分量,往往能够克服官僚体系的阻力,使提升核力量安全保障的措施落实到位。此类审查机制尤其适用于降低由新技术、核武库扩大及全球核竞争加剧所带来的上述风险。
下文将探讨1992年核故障安全审查与近期2022-2024年审查的具体流程与成效,以及其他有核国家在面临类似技术变革与全球威胁时,开展类似审查以加强自身核安全保障的潜在可能性。需要重点强调的是,核故障安全审查纯属内部工作;各国无需将审查结论解密,并且除了讨论和批准此类敏感安排的常规决策渠道之外,也不必通过其他途径进行分享。但多个核武器国家完成的审查报告或许可作为开展对话的基础,从而就审查中发现的共同威胁展开合作以降低风险。
核故障安全审查:降低核武器未经授权及误用风险的有效工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