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3
作者:张议 国观智库资深研究员
早在竞选时,特朗普就已经在其经济政策中主张低利率,就任后更是一直施压美联储,要求其尽快降息,甚至不惜威胁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这背后的核心逻辑并不复杂,开门见山的讲,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目标需要低利率的环境作为保障,或者说,高利率阻碍了其政策目标的推进。那么特朗普是否有能力推动降息,以及降息是否真能带来其预期的效果呢?
一、高利率下政策失效的危机
2024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5.25%-5.5%高位区间,创下2001年以来最长加息周期。这种货币政策环境与特朗普团队酝酿中的《大而美法案》形成错位——这份法案在7月4日正式生效,可以看做是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TCJA)的激进升级版,核心内容包括:永久化TCJA里的减税政策,提高债务上限(5万亿美元)以及调整支出结构(削减医疗补助、终止教育和绿色能源补贴,同时增加军事与边境安全支出)。但这项特朗普力推的重大法案,其核心政策的落地在当前高利率环境下,面临系统性困境。
1、减税刺激的逆向效应
法案将企业税永久锁定在21%的TCJA框架下,试图延续特朗普经济学的核心逻辑:通过降低税收成本刺激投资。但在当前高利率环境中,这种政策传导机制不复存在。企业债平均利率从2020年的3.2%飙升至6.8%,将对冲减税带来的成本优势。德勤资本支出模型显示,制造业设备投资意愿在2025年几乎停滞(+0.1%),2026年更将萎缩2.5%,表明企业更倾向于利用减税红利进行债务重组而非生产扩张。
更令人头疼的是财富分配机制的畸变。高收入群体由于收入基数大,获益于减税的金额更大,同时这部分人群有相当部分的财富用于投资,而资本利得税优惠和高利率环境下的资产配置优化,利于其通过投资收益进一步扩大财富;而年收入低于2.5万美元的家庭,减税收益极其有限,而因信用卡利率攀升至20.7%、汽车贷款利率升至7.9%,其债务负担增加12%